

璧山區東風林場位于重慶市主城西部,現有森林面積8.93萬畝,主要分布在縉云山和云李山。東風林場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林分主要為以馬尾松為主,有紅豆杉、水杉中華稱猴桃、警香玉蘭和秒欏等國家、II級保護植物和獼猴、野兔、松鼠、蛇、黃鼠狼、竹雞和貓頭鷹等野生動物。林場最高海拔位于云霧山燃燈寺峰,海拔高度885米。東風林場按照國有林場改革要求,以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論為經營理念,以培育健康、穩定、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為目標,優化林場發展思路,增強國有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在森林經營、資源管理產業發展、設施建設、科技興林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1.項目需求
(1)利用三維高清電子地圖技術,實現在基于三維高清電子地圖的基礎之上,以圖的形式呈現出林場中的各類基礎信息,有效的輔助東風林場的業務工作。
(2)實現林場的“天、地、人”等多方面的實時管控、全方位覆蓋。
(3)將各類實時監控信息,結合“一張圖”將這些信息展示出來,實現實時后臺實時監控,輔助決策的功能,進一步提升林場的業務水平;還需預留標準數據共享接口,向市級主管部門進行信息共享,并可向區級公安、應急、環保、氣象等政府相關部門授權開放數據共享。
2.解決方案構成/應用技術
(2)“一平臺”:智慧林場云服務平臺:大數據展示系統、林火紅外監測預警子系統、生態監測管理、森防管理系統、生態/管理指數評價系統、微信公眾號子系統
(3)“一張圖”:智慧林場三維高清電子地圖:森林資源圖、公共資源圖、基礎路網圖、設施設備部署圖、物資儲備圖、人員車輛圖、報警聯動功能。
3.建設意義
(1)實現了青龍湖片區林下火情早期監測
通過布點建設雙紅外火災探測器和高空雙光譜視頻監控,對整個林場的重點林區實現火災早期監測,可在30秒內發現監測范圍內的早期火情,并發出火情報警信息。真正實現森林火災“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標。
(2)實現了重點區域氣候環境的監測預警
通過建設的土壤監測系統,實現了對重點地點土壤溫度、濕度、PH值、電導率變化量的實時監測;通過建設的水質監測系統,可實時監測水體中的PH值、電導率、渾濁度、水位、溶解氧、水溫等要素進行實時監測;系統可對異常變化土壤、水質情況進行實時監測預警,當某一項監測數值超過預定閥值時,系統將立即通知林場管理人員。形成了對青龍湖片區土壤和水質的長效監測機制。
(3)實現了重點林區進入口的防火宣傳取證
通過建設的智能語音播報卡口,實現了對進入青龍湖林區重點區域的自動人體識別并播放進入林區宣傳提示音,并實現去進入林區的錄像取證。
(4)實現了應急指揮調度決策科學化
實現三維場景下的“災前、災中、災后”全過程、全方位、一體化動態管控和決策輔助支撐平臺,為森林火險監測、預警、預報、撲救、指揮、調度、災后評估等決策提供技術支撐和科學依據。
(5)實現了林業網格巡護管理科學化
通過網格化、立體化、可視化的森林巡護監管和業務大數據,為東風林場提供“互聯網+巡護”高效管理手段,提高森林巡護人員實時監管、森林火災事件及時上報、應急事件處置管理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