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項目需求
(1)需建設一套三維高清電子地圖,為各級行政單位提供可視化、分級化、協同化的基礎資源、森林資源、林業設施設備、林業物資庫、巡護管護人員等空間地理分布數據,實時接入和動態展示人、車實時位置信息,提供分級化的各類基礎圖層、資源圖層、專題圖層的綜合展示和資源監管。
(2)需推行科技防火,對林區進行全天候監測、主動監測、精準定位預警來替代大量人工巡護工作,實現對森林火情的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真正實現對森林防火工作的“打早、打小、打了”,并需對進入林區的人員進行自動拍照、錄像取證、語音播報宣傳防火知識,可對違規違法人員形成震懾力,同時建立高效率的森林火災應急機制有效保護全區森林資源,提高防火能力和管理水平,轉變管理模式,完善工作機制,降低運營成本,保障龍泉驛區生態資源的可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3)為增強廣大公眾生態保護的意識,擴大公眾參與生態保護的途徑,避免想保護而無處上報的情況發生,急需建設一套全民能夠參與的生態保護微信公眾號,切實做好全民生態保護的宣傳工作和提高公眾生態保護的參與度。
(4)需結合龍泉驛區林業管理的實際需求,建設生態監測管理分析系統,達到水、土、氣的實時監測與預警,并結合資源本底,建設生態監測管理模型,達到“感知測量更透徹、互聯互通更可靠、智能應用更深入”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形成以生態促地區旅游的發展新模式。
2.解決方案構成/應用技術
(2)“一平臺”:智慧林場云服務平臺:森林防火監測預警系統、生態保護全民參與系統、生態監測管理分析系統、森林病蟲害預測預警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系統、森林資源監測管理系統、生態價值指數評估系統、網格化巡護管理系統
(3)“一張圖”:智慧林場三維高清電子地圖:森林資源圖、公共資源圖、基礎路網圖、設施設備部署圖、物資儲備圖、報警聯動功能
3.建設意義
(1) 林草信息資源數字化。實現林草信息實時采集、快速傳輸、海量存儲、智能分析、共建共享。
(2) 林草資源相互感知化。利用傳感設備和智能終端,使林草系統中的森林、濕地、沙地、野生動植物等林業資源可以相互感知,能隨時獲取需要的數據和信息,改變以往“人為主體、林業資源為客體”的局面,實現林草客體主體化。
(3) 林草信息傳輸互聯化。互聯互通是智慧林草的基本要求,建立橫向貫通、縱向順暢,遍布各個末梢的網絡系統,實現信息傳輸快捷,交互共享便捷安全,為發揮智慧林草的功能提供高效網絡通道。
(4) 林草系統管控智能化。智能化是信息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智慧林草運營基本要求,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方面的技術,實現快捷、精準的信息采集、計算、處理等;應用系統管控方面,利用各種傳感設備、智能終端、自動化裝備等實現管理服務的智能化。
(5) 林草體系運轉一體化。一體化是智慧林草建設發展中最重要的體現,要實現信息系統的整合,將林草信息化與生態化、產業化、城鎮化融為一體,使智慧林草成為一個更多的功能性生態圈。
(6) 林草管理服務協同化。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是林草智慧化發展的重要特征,就是要使林業規劃、管理、服務等各功能單位之間,在林權管理、林草災害監管、林業產業振興、移動辦公和林業工程監督等林草政務工作的各環節實現業務協同,以及政府、企業、居民等各主體之間更加協同,在協同中實現現代林草的和諧發展。
(7) 林草綜合效益最優化。通過智慧林草建設,就是形成生態優先、產業綠色、文明顯著的智慧林草體系,進一步做到投入更低、效益更好,展示綜合效益最優化的特征。